中低端酒的销量是浓香酒企的竞争优势吗?
中低端酒的销量是浓香酒企的竞争优势吗?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,但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,最终在我的认知里也仅停留在“猜想”的阶段。
好在这个号是个吹水号,咱也不提供证据了,聊一聊我的想法,不一定对啊,各位自行判断。
首先要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说起,即浓香酒的宿命:想要得到一定量的高端基酒就必然伴随着更多的低端基酒产出。
同时高端基酒的比例随着窖池的年份增长而提高,但也会随着高端产品酒品质的提升而降低。后半句意思就是,比如洋河一年生产20万吨基酒,想要生产梦6+,可以满足品质要求的基酒可能有2万吨,但要是想生产手工班,满足品质要求的基酒可能连2000吨都不到了。
酒企最终是要靠高端产品赚钱的,酒企的增长完全依赖高端产品的普及和提价,所以如果酒企想要有1万吨的高端酒产能,就可能得想办法将9万吨甚至19万吨的中低端基酒卖出去。
重点来了,这19万吨中低端基酒,其生产成本为0。因为这是你为了达到想要的目标——1万吨高端酒产能——所附带的产出。
这就相当于双汇这个肉类加工企业为了处理其附带的产出——肉渣,而开发火腿肠产品一个道理。
生产成本为0,就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价格空间给中低端酒定价,只要售价高于销售端成本就可以,这可能也是中低端酒竞争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吧。
而反过来说,保证这19万吨中低端基酒的顺利出售,就保证了1万吨高端酒产能,高端基酒一般都需要时间沉淀,梦6+号称使用的是15年老基酒,手工班更是要20年以上。也就是说,今年的19万吨中低端基酒的销售,保证了20年后1万吨手工班放量。
可以想象,当低端基酒销售受挫,比如从19万吨下降至9万吨,那么企业便不会再满负荷生产,因为现存的酒库不一定能存放得下每年19-9=10万吨的低端基酒,而9万吨的低端基酒销售,意味着20年之后手工班的产量也要下降5000吨了。
所以,只要“白酒越陈越香”的认知不被推翻,现在中低端酒卖的越多的企业,未来就会有越高的高端产品放量空间,也就越有某种竞争对手不经历相同的时间就不能复刻的竞争优势,或者咱可以称之为另一种意义上的“先发优势”?